
宝石树酒庄(Gemtree Wines)是由保罗·巴特雷(Paul Buttery)与吉尔·巴特雷(Jill Buttery)夫妇于1980年创立的,位于南澳州著名产区迈拉仑维尔(McLaren Vale)。酒庄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涉足葡萄农产品行业, 现任庄主夫妇为第三代酒庄家族——麦克·布朗(Mike Brown)先生以及梅丽莎·布朗(Melissa Brown)女士。
酒庄的名字“宝石树”因宝石树酒庄葡萄园内一棵有着450年树龄的桉树而得名,这棵树处于酒庄葡萄园最显眼的位置,在数百年前被闪电劈开成为两半,但又在之后重新长到一起,如今它结出的果实确是整个葡萄园里最饱满的。这棵树也正是酒庄尊重自然生态、相信自然奇迹,坚持有机培植理念的象征。
宝石树酒庄于2004年开始推崇可持续的有机和生物动力法种植理念,也将这样的理念渗透到酒庄的方方面面:在葡萄种植过程中,拒绝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,坚持使用生物动力法有机肥料;酒窖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;酒庄使用太阳能作为供电能量来源;酒标使用的纸主要原料是甘蔗渣等。
如今,宝石树酒庄拥有的葡萄园面积达125公顷,主要由3个葡萄园组成,它们是塔塔其拉路园(Tatachila Road)、宝石树园(Gemtree)和酒
响(Hibiki,在日语中意为“共鸣”)是日本老牌企业三得利(Suntory)为了纪念其成立90周年,于1989年推出的调和威士忌品牌,现由三得利的子公司比姆三得利有限公司(Beam Suntory Inc.)掌管。从创立至今,响一直被视为日本威士忌艺术的典范。
1987年,三得利当时的所有者兼总调配师佐治敬三(Keizo Saji)决定开发一种调和威士忌,以展现三得利炉火纯青的酿造技术。于是,三得利的首席调配师稻富孝一(Koichi Inatomi)品尝了酒厂中100万种风味不同的麦芽威士忌样品。最终,佐治敬三和稻富孝一在其中选择了30种威士忌进行调配。虽然混合了30款不同的威士忌,但是最终调配得到的酒液的口感却十分和谐,完美地结合了日本自然与工匠精神。时至今日,为了酿出更加微妙细腻的威士忌,响的调配师每天都会品尝超过300种的麦芽威士忌样品。
响致力于传承日本传统文化。响威士忌瓶身的每个元素皆由人工精心创造,并且完美吻合了日本的自然风情与艺术审美。响威士忌的酒瓶拥有24个切面,这些切面象征着与酿造过程息息相关的24个节气以及一天里的24小时,瓶子颈部还有一圈深紫色的设计。在日本,深紫色是最高贵的颜色。这些精心设计的细节,突显了响威士忌的高贵典雅,同时也印证了三得圣塔苏丽赤霞珠葡萄酒利工匠的高超技艺。响作为日本威士忌艺术的典范可谓是实至名归。
响是日本备受赞誉的调和威士忌品牌,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和最受尊敬的威士忌品牌之一。1989年,响在美国推出了第一款威士忌——响17年(Hibiki 17 Years Old),之后,响又陆陆续续推出了响21年(Hibiki 21 Years Old)和响30年(Hibiki 30 Years Old)等调和威士忌。2015年7月,响还推出了一款未标注陈酿时长的酒款——响日本和谐(Hibiki Japanese Harmony),该酒款浓缩了响的品牌精神,赞扬了三得利“人与自然和谐共存”的企业理念。值得一提的是,响生产的威士忌在国际赛事中也有着不俗的表现。其中,响17年斩获了2005年旧金山世界烈酒大赛(San Francisco World Spirits Competition)金奖、2007年国际葡萄酒与烈酒大赛(International Wine & Spirit Competition)金奖以及2009年国际烈酒挑战赛(International Spirits Challenge)金奖等国际奖项,而响21年和响30年也屡次获得国际烈酒挑战赛以及国际葡萄酒与烈酒大赛的金奖。
庄园。塔塔其拉路葡萄园是保罗夫妇买的第一座葡萄园,主要种植的葡萄品种只有赤霞珠(Cabernet Sauvignon)与西拉(Shiraz)。在之后的时间里,他们相继买下了周边的区域,扩大了葡萄园的范围,也增种了一些其他的葡萄品种,主要包括:霞多丽(Chardonnay)、萨瓦涅(Savagnin)以及玛塔罗(Mataro)。 宝石树园位于迈拉仑维尔地区,面积为110公顷,主要种植的葡萄品种为:梅洛(Merlot)和丹魄(Tempranillo)。
宝石树酒庄出品的葡萄酒主要有三个系列和一个特殊酒款:基础核心系列(Regional Core Range)、手工酒系列(Small Batch Range)、生物动力法旗舰系列(Biodynamic Icon Range)和坤珍地下宝藏自然葡萄酒(Subterra Range)。

产品关键词:圣塔苏丽赤霞珠葡萄酒